黃金的歷史:從古至今,閃耀魅力不減

自古以來,黃金就以其獨特的魅力深深吸引著人們。它不僅是貴重的金屬,更承載著歷史、文化與經濟的意義。對於想出售手中二手金飾的您來說,了解黃金的價值與歷史,將能更清楚掌握市場動態,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黃金的恆久價值:不變質的珍貴

與容易鏽蝕的鐵等金屬不同,黃金無需經過複雜的精煉過程,就能以單質的形式存在於自然界中。這使得人類很早就開始使用黃金。更令人稱奇的是,黃金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即使經過漫長歲月也不會變質。這種永恆不朽的特性,在古代更被視為與長生不老相關的神秘物質而備受研究。

黃金的初登場:一段悠久的歷史

據說,人類早在約六千年前就已發現並開始使用黃金。雖然世界最早的金幣出現在公元前六至七世紀左右,但黃金在日本歷史上的首次亮相則較晚,約在西元57年。當時,中國的漢朝贈送給日本的「漢委奴國王」金印,被認為是日本歷史上最早出現的金製品。

日本黃金採集的開端:從仰賴進口到出口強國

「漢委奴國王」金印之後的數百年,日本的黃金幾乎都仰賴進口。然而,在西元749年,位於現今宮城縣涌谷町發現了砂金,這成為日本國內開始大規模開採黃金的契機。自此之後,日本開始大量使用黃金建造華麗的建築物和莊嚴的佛像,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奈良東大寺的大佛。據史料記載,聖武天皇當時使用了約150公斤的黃金來鑄造這尊巨大的佛像。此外,以金碧輝煌聞名的京都金閣寺,其外牆全面貼附金箔,至今仍吸引著無數遊客。日本的黃金從長年依賴進口,到能夠自給自足,甚至轉為出口,這也迅速提升了日本的經濟實力,使其國力日益強盛。馬可波羅在他的《東方見聞錄》中,更將日本描繪成遍地黃金的「黃金之國」。

台灣黃金採集的開端:從偶然發現到蓬勃發展

相較於日本早期即有金印等黃金製品的紀錄,台灣較有系統性的黃金開採歷史則相對晚近。在清朝時期,台灣的黃金發現多屬於偶然事件。一般認為,台灣較早且具規模的黃金發現,與清光緒年間(約19世紀末)在基隆河上游一帶的砂金發現有關。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有淘金客在基隆河及其支流,如大粗坑、小粗坑等地發現了砂金。這個消息迅速傳開,吸引了大量的淘金人潮湧入,開啟了台灣近代黃金開採的序幕。隨著砂金的開採逐漸深入,人們也開始尋找蘊藏更豐富的岩金礦脈。在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了發展礦業,對台灣的黃金礦脈進行了更積極的探勘與開發。其中,金瓜石九份一帶發現了豐富的金礦藏,使得這些地區迅速發展成為台灣重要的礦業中心。

金瓜石不僅產金,也出產銅礦,其礦脈蘊藏量豐富,吸引了大型礦業公司的投入,進行大規模的機械化開採。九份則以產金聞名,其獨特的山城景觀也與當時的採金活動息息相關。

日治時期,台灣的黃金產量達到高峰,為台灣的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貢獻。金瓜石礦山更被譽為「亞洲第一金礦」。雖然隨著礦藏的枯竭和時代的變遷,台灣的黃金開採業逐漸沒落,但這段開採歷史卻在台灣的經濟發展和地方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黃金在生活中的應用:無所不在的價值

現今,黃金廣泛應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除了顯而易見的裝飾品之外,在工業製品和醫療用品中也能發現黃金的蹤跡,甚至連手機的電子基板等常見物品中也含有微量的黃金。黃金質地柔軟、易於加工,且具有良好的導熱性和導電性,非常適合製成精密的小零件。從古至今,黃金歷經漫長歲月仍能保持其光澤與美麗,加上其稀有性,使其一直以來都受到人們的珍視。

14k 18K 白金 白銀 貴金屬 金價 金飾收購 黃金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