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價格持續飆升,創下歷史新高,這波出人意料的多頭行情,正迫使華爾街投資界重新評估其資產配置策略。根據美銀美林證券的最新調查,高達 39% 的基金經理人未持有黃金,錯失了這波漲勢,凸顯出市場對這場「新淘金熱」的反應遲滯。
過去對黃金持懷疑態度的華爾街領袖,也開始鬆口承認黃金的價值。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罕見地表示,在當前的特殊環境下,「可以適度持有此類資產」,這是他職業生涯中少數幾次認為黃金配置具備「半理性」的時刻。
儘管戴蒙本人並非買家,但他對金價的預測極為大膽,認為在當前環境下,金價可能「輕鬆升至 5,000 美元,甚至 10,000 美元。」
傳統上,基金經理人難以將黃金納入核心配置,原因在於貴金屬既不產生收益,也沒有明確的公允價值衡量標準。根據 Alpine Macro 的數據,黃金的總生產成本約為每盎司 1,500 美元,但當前的交易價格遠超此水平。
然而,隨著所謂的「貨幣貶值交易」(押注央行維持低利率和主要貨幣貶值)成為市場熱點,黃金價格未見放緩。華爾街大宗商品分析師紛紛上調預測,以適應這種新常態。
美國銀行美林證券目前預計,到明年年底,黃金價格將達到每盎司 5,000 美元,其依據是只要投資人的購買量增加 14%,即可達到此價位。
散戶與央行共同推動 淘金熱蔓延至美國
這波「淘金熱」最初由中國央行及家庭的大幅黃金儲備增加所引燃,如今已全面蔓延至美國市場。
央行買盤: 中國央行連續 11 個月提高存款準備率,是推動金價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國散戶主導: 普通投資者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加入這場漲勢。諸如「SPDR 黃金信託 ETF」這類被動型基金近期獲得大量資金流入,交易量大幅上升。美國小散戶如今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高昂的估值不再能預示未來的回檔。
5,000 美元不是夢?關鍵在「敘事性」
對於黃金而言,市場的「敘事性」比任何基本面因素都更重要。支持者認為,如果美國家庭普遍意識到黃金是抵禦通膨和美元貶值的必要手段,其價格將無限制地上漲。
高盛分析指出,由於實體黃金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市場規模,相對於美國公債而言非常小,如果私人持有的美國公債中有僅 1% 的資金流入黃金市場,金價將漲至近 5,000 美元。這也解釋了戴蒙對 5,000 美元甚至 10,000 美元的預測。
面對變幻莫測的黃金牛市,華爾街基金經理人為了滿足客戶需求並推動業務發展,可能會被迫跟上市場步伐。在散戶情緒高漲、央行持續積累儲備的背景下,黃金市場的未來走勢,已成為全球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